工程材料价格查询-天津市津渝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一般非标建筑材料价格要价格集中在材料和加工费上,建议委托第三方人工询价,广材网就可以的,赶紧去查下吧。

工程材料价格的查询可以去造价通上进行查询,关于行情趋势也可以查看比较。

1、将各种已购买的材料列出清单及价格,以备日后参考用。
2、关注造价信息中材料价格走向,比如四月份比五月份哪些材料高了?
涨幅是多少?

3、造价信息中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只能做大的参考,与市场价相距很远。

要注意市场调查。
工程材料价格调整幅度的规定是:县级以上各级物价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制定强制性的价格范围,当工程施工期间主要材料价格上涨或下降幅度在5%以内的,其差价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超过5%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

为建设项目业主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我站现广泛征集《合肥市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价格信息》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影响材料价格变动的因素:市场供需变化。
材料生产成本的变动直接涉及材料价格波动!
流通环节的多少和材料供应体制也会影响材料价格;
运输距离和运输方法的改变会影响材料运输费用的增减,从而会影响材料价格!
国际市场行情会对进口材料产生影响!

招投标与施工往往不是在同一时段完成,施工时间一般也很长。

招标时计入总价的材料价格一般是招标时段所能获得的最新的材差文件,与施工阶段材料的市场价是有出入的,而且有时会相差很大。

因此尽管合同存在多种形式,但签订合同时一般签订的是可调价合同,这种合同对合同双方来说风险是最小的,符合我国国情。
相关法律知识: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招标主要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是招标人在指定的报刊、电子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吸引众多的企业单位参加投标竞争,招标人从中择优选择中标单位的招标方式?
邀请招标,也称选择性招标,由招标人根据供应商、承包资信和业绩,选择一定数目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一般不能少于3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他们参加投标竞争;
这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1)发布信息的方式不同;
公开招标采用公告的形式发布,邀请招标采用投标邀请书的形式发布!
(2)选择的范围不同!
公开招标因使用招标公告的形式,针对的是一切潜在的对招标项目感兴趣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招标人事先不知道投标人的数量!
邀请招标针对已经了解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且事先已经知道投标人的数量;
(3)竞争的范围不同!
由于公开招标使所有符合条件的法人或其他组织都有机会参加投标,竞争的范围较广,竞争性体现得也比较充分,招标人拥有绝对的选择余地,容易获得最佳招标效果!

邀请招标中投标人的数目有限,竞争的范围有限,招标人拥有的选择余地相对较小,有可能提高中标的合同价,也有可能将较小,有可能提高中标的合同价,也有可能将某些在技术上或报价上更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或承包商遗漏。

(4)公开的程度不同。

公开招标中,所有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预先指定并为大家所的民程序标准公开进行,大大减少了作弊的可能。
相比而言,邀请招标的公开程度逊色一些,产生不法行为的机会也就多一些!

(5)时间和费用不同。

由于邀请招标不发公告,招标文件只送几家,使整个招投标的时间大大缩短,招标费用也相应减少。
公开招标的程序比较,从发布公告,投标人作出反应,评标,到签订合同,有许多时间上的要求,要准备许多文件,因而耗时较长,费用也比较高。
由此可见,两种招标方式各有千秋,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实际中,各国或国际组织的做法也不尽一致。

有的未给出倾向性的意见,而是把自由裁量权交给了招标人,由招标人根据项目的特点,自主采用公开或邀请方式,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即可。

例如,“欧盟采购指令”规定,如果采购金额达到法定招标限额,采购单位有权在公开和邀请招标中自由选择。
实际上,邀请招标在欧盟各国运用得非常广;
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也对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取了未置可否的态度?
但是,“世行采购指南”却把国际竞争性招标(公开招标)作为最能充分实现资金的经济和效率要求的方式,要求借款以此作为最基本的采购方式。
只有在国际竞争性招标不是最经济和有效的情况下,才可采用其他方式!
在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例一般都超过50%,对项目的盈亏起着决定性作用!
而近年来,石油、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变化幅度十分惊人,国际工程承包商面临着巨大的材料价格风险?
本文对国际工程承包商如何利用合同、工程适用法律以及掌握的市场信息规避和降低建筑材料价格风险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借鉴。
一、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价格的风险因素分析(一)建筑材料的投标价格与市场价格背离的风险建筑材料的价格从投标、中标到实施采购,可能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而建筑市场的材料价格受政治、经济等很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
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以及国际货币市场汇率波动等,对建筑材料的价格均有重大影响,这些因素都增大了对材料价格预测的难度;
如果投标人在投标阶段所做的询价工作不够充分,对主要建筑材料的采购地区、采购渠道以及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信息没有准确掌握,可能会造成材料价格报价偏低而产生亏损!

例如,某公路工程,2006年12月投标时当地水泥价格为187美元/吨,到2009年7月(工程施工中后期)时已经上涨到265美元/吨,平均上涨41.71%。

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会造成施工成本大幅增加,从而大大降低国际工程承包商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外,许多工程所在国政府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常常对进口到本国的材料实施减免税的政策,承包商在报价时需要对减免税的建筑材料类别等做出详尽考虑,以免产生损失;

如某国际工程,因当地无法提供足量的燃油,承包商只好进口,但在申请免税时,却遭到拒绝,理由是燃油不属于建筑材料。
(二)工程变更与材料种类和需求量变化产生的风险工程变更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改变等重大设计变更,会造成材料品牌改变、新增材料类型和数量以及造成材料浪费等现象,可能使工程成本发生较大改变。
表面上看,工程变更赋予承包商获得费用补偿的权利,但在变更工作定价的方法上,可能使承包商无法按实际支出额获得补偿;

例如,中国某大型国际工程公司在非洲某国承建的一条普通沥青表处道路项目,原设计中要求底基层为25cm厚的红土粒料与4%的普通水泥的拌合料,而基层为15cm厚机轧碎石,在底基层、基层工作施工开始前,业主及原设计单位担心15cm厚的基层无法满足刚性要求,因此提出变更,将底基层、基层的厚度均变为20cm。
虽然底基层和基层的总厚度没有改变,但却增加了机轧碎石的需要量?
由于道路沿线没有合格的山石,承包商无法自建石料场生产机轧碎石,必须从100公里外的当地商业料场购买碎石。

当地石料是卖方市场,基层施工进度及成本完全受石料供应商的制约,而该变更使得基层工程量增加30%。
由于此项工作仅是量上的变化,按合同规定将直接采用合同中的碎石单价对该变更工作定价,但合同中的碎石单价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导致承包商亏损;
(三)材料采购决策风险材料采购决策主要是对材料的采购时机、采购地、采购次数等问题做出选择!

材料采购时机是影响材料费用的重要因素,采购时机恰当,将节省大量材料成本,反之会加大材料成本投入。
仍以上述公路项目为例,承包商担心国际原油价格会继续上涨,从而导致沥青价格的上扬,在2008年6月就提前订购了沥青,但2008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低,市场上的沥青价格随其走低,提前订购极高价格的沥青让承包商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另外,选择工程所在地采购,还是在中国或第三国采购,选择何种交货方式,一次采购还是多次采购等都会影响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
(四)建筑材料开采地变化产生的风险一个案例可以概括介绍此项风险:某公路工程招标文件中列明,沿公路有两个开采建筑砂石的地点,承包商可免费从这两个地点开采工程所需要的砂石,但同时说明,这两个取料点仅供承包商参考,承包商可自己选择另外的开采地?
我国承包商在施工方案中选择招标方推荐的这两个开采地进行投标报价并中标?
在实施工程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一个砂石开采地无法开采出合格的砂石料,不得不更换其他的取料点,结果新的取料点不仅路途远,而且还必须向当地政府交纳一笔费用才允许开采?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如果招标文件列出了建议的开采地,并说明仅供承包商参考,承包商应在现场考察中对是否能开采出符合合同要求的材料做出客观的评判,必要时可开展少量试验,以得到可靠的结果,使得报价更加准确;

二、国际工程中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的应对措施(一)加强对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信息收集,提高价格预测的准确度对国际工程承包合同计价方式,无论是固定总价合同还是固定单价合同,材料价格偏低都会给承包商带来亏损。

而且,报价偏低往往是投标人为中标故意报低价或因自身错误造成的,不能进行索赔,只能在事前采取措施规避。
为避免产生人为的报价错误,承包商需要加强市场实时询价能力,安排专人负责关注国际以及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对重要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石料、油料等)分析价格走势,在投标报价阶段根据现有价格合理估计工程实施时的价格,从而有效确定投标的材料价格。